“这果子比较嫩,要想果品好,就要趁太阳没晒到之前采摘。”
眼下正值瓜果成熟季,锦屏县敦寨镇罗丹村果农覃海娥这几天每天早早便来到自家果园里采摘、搬运无花果,忙得像个陀螺,累并快乐着。
“现在虽然说还只是早期,有很大部分无花果还没熟好,但现在我一个人也忙得够呛,过两天果子大量成熟了我得请几位工人了。”晌午,说着一口普通话的覃海娥坐在果园边上的果摊与记者聊道。
(资料图片)
覃海娥是广西人,她半开玩笑地说,就是因为喜欢吃水果,所以不远千里嫁到了罗丹村。罗丹村一带因气候、土壤、地势等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祖辈几乎都有几亩果树,碰柑、金秋梨、桃子等果子在这里很常见;而覃海娥家的这十多亩无花果,是三年前因碰柑果树老化砍掉后在原果园基础上栽种的。
没经验,没资历,谈起为何发展无花果?覃海娥笑道,就是因为当地没有人种,才更要种。物以稀为贵,不负所望,果子深受商家和消费者喜爱,目前以每斤20元(批发价15元)的价格出售锦屏、黎平、天柱等附近县城,每年供不应求。
为发展绿色无公害水果,让果树长得好,果子结得多,覃海娥与爱人近几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时不时就往果园里钻,人工除害虫,施农家肥,疏松土壤……经过几年发展,果园小有起色,今年开始将进入盛产期。
“现在一片叶子下能结一个果子,按照预算,可持续采摘近半年时间,盛果期在8月份到11月份,现在每天产量在100斤左右,今年总产量估计可达2万斤,毛收入近40万元。”
勤劳致富,未来可期!覃海娥还在无花果树下套种西瓜,家里发展的碰柑、稻花鱼等特色种养殖业也正如火如荼,现在的她不仅在果园旁摆起果摊进行推销,吸引游客进园体验采果乐趣,得空她也在摸索通过短视频电商方式为家乡特产“带货”。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农村人,覃海娥一家正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增添更多的精彩笔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编辑 龙丹丹
二审 杨新凤
三审 姜佳信